4.47万亿元:“三农”投入让农民得实惠
3月5日,在代表们迈出人民大会堂时,来自湖北代表团的英山县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被记者认了出来,她告诉记者,今年她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4.47万亿元这一数字印象最深,这是过去5年中央财政的“三农”累计支出,年均增长23.5%。
过去5年的中央财政投入,农民无疑得到最大实惠。今年许多王金初这样的农民代表反映,农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来自于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对“三农”投入的持续增加,无疑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的底子,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了罕见的“九连增”,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但是应当看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看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彻底改观,这也是制约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大瓶颈。尤其是近几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使得这一瓶颈越发凸显。而未来的农田水利建设需要财政资金的进一步投入。特别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要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必须用财政资金撬动,才能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未来农业科技的大力推广同样需要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近些年随着技术进步和机械化推广,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已大为提升,比较效益的增加正逐步降低银行的资金投入成本,同时也吸引了许多民营资金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农”一直被称为金融机构的蓝海,近些年,金融资金向“三农”汩汩流入,既源于农村信用环境改善,又得益于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全国人大代表、人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告诉记者,“金融要更好地服务‘三农’,就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金融服务;继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做好对农业重点科技专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从生产要素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农民开展规模化经营所需的资金,已非昔日的简单再生产所能比。而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三农”仍然属于弱质产业,只有通过财政投入夯实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才能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农民才能走上增收增产的道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多种田,多赚钱,是王金初们的热切期盼。4.47万亿元,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中蕴含着政府对“三农”的关切与重视。从种粮农民补贴到主产区利益补偿,从农田水利修建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央财政的支持将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迈入小康生活。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